糖尿病足坏死的症状分析及治疗
发布时间:2019-03-10
糖尿病并发症中的糖尿病足病在糖尿病中极为危险,时刻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安危。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神经病变,末梢神经感觉障碍及植物神经损害,下肢血管病变——动脉硬化引起周围小动脉闭塞症,或皮肤微血管病变以及细菌感染所导致的足部疼病、足部溃疡及足坏疽等病变。常常由于缺血、神经病变和感染三种因素协同发生作用。
首先,糖尿病足坏疽,有三种类型:
Ⅰ、干性坏疽:受累肢端末端缺血导致感觉迟钝或消失,局部皮肤呈现暗褐色,出现缺血
性坏死,皮肤肌腱干枯、变黑,发展到一定阶段自行脱落,无分泌物,无水肿。约占糖尿病肢端坏疽的5.9%-7.5%。病理基础为中小动脉闭塞导致血流缓慢或中断。
Ⅱ、湿性坏疽:肢端体表局部组织皮肤糜烂,形成浅溃疡,深入肌层,甚至烂断肌腱,破坏故质,大量组织坏死,形成大脓腔,排出较多的分泌物。常见的肢端水肿,为糖尿病肢端坏疽。
Ⅲ、混合性坏疽:既有肢端的缺血干性坏死,又有足背底小腿部的湿性坏疽,约占18.1%-20%。微循环障碍和小动脉阻塞同时并存,静脉阻塞及感染严重。
糖尿病足的症状表现:
由于下肢动脉硬化,加之植物神经病变使血管运动减弱,导致足部供血不足,局部组织缺血和抵抗力下降,当足部微小的创伤,如不合脚的鞋挤压、擦伤、皲裂或鸡眼等处理不当,均可引起感染面形成溃烂,又因病人痛觉减退或消失,不能及时察觉病变,常常使溃疡加大。由于感觉障碍、接触高温物体时不知躲避,还可造成烫伤。
当糖尿病足出现坏死时,下肢血管病变造成缺血缺氧,导致足部疼痛,走路时因足痛,表现为间歇性破行。卧床后下肢缺血加重,而引起体息时疼痛。查体时可发现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局部皮肤营养不良,皮温降低,色泽异常,指高患胶时苍白,下垂呈紫红色,足部易发生慢性溃疡。肢体缺血严重时,可发生足坏疽,即组织坏死。坏疽呈黑色,好发部位是足趾及足跟,坏疽发生后逐渐向上发展。坏疽可突然发展,疼痛剧烈。有的病人团神经病变也可痛觉不明显,坏死组织中易发生细菌感染。
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周围神经性并发症,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感觉并发症,所出现的感觉丧失或者是异常。比如四肢末端特别是足部的感觉异常所出现的麻木、走路的感觉好像踩着棉花一样,或者有针刺感等等一系列的表现,这些都是糖尿病病人的周围神经并发症。
那么怎么治疗糖尿病足坏死?
及时治疗, 防止扩散
对足部坏死组织进行分期分次清除,防止坏死组织的扩散。糖尿病足患者应该在医生和家人的帮助下,针对坏死组织分期分次清除,采集脓液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为专家对患者下一步的治疗提供详细的病情分析资料。分期分次清除的好处在于能保持创口和切口引流通畅。那么对于感染的伤口的清洗处理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感染性伤口须用0.1%的洗必泰和3%双氧水擦洗,每日换药1次,对非感染性小创伤也不例外。局部应用654-2改善微循环。平时宜抬高患肢,以便于的血液回流。
注意卫生, 每天护理
对于出现了糖尿病足坏死情况的患者,应该每天晚上用温水护理脚部。具体的做法为,水温保持适中,不宜过高,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洗完脚后要将脚趾缝隙用吸水性强的柔软毛巾吸干。每周应剪指甲1次,以防抓伤皮肤发生感染。
保持乐观, 配合治疗
除了医生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对糖尿病足患者的病情恢复起到作用外,病人家属对于病人的心理呵护也至关重要。那么糖尿病足患者家属如何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呢?患者家属应该以鼓励,疏导为主,帮助糖尿病足患者稳定心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