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淬炼三十载,甘当脑健康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2-11-21
他是人体的中枢——大脑的救护者!
他是中风救治的“急先锋”,带领神经内科团队“十年磨一剑”,打造了江城最快的中风救治绿色通道,他总结的“中风垂直快速救治链”,被同行公认为“武汉一医模式”,神经内科发展壮大,深耕九个亚专科助推学科高质量发展,目前已成为亚专科规范齐全、武汉市民口中“响当当”的神经内科。
他也是脑病患者们眼中亲切和蔼、善解人意的陈医生,望闻问切、视触扣听,擅长用中西医结合诊疗的模式,为中风、顽固性失眠、头痛、痴呆等脑病患者解除病痛。
他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湖北省第二届医学领军人才,武汉市第一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陈国华教授;他认为大部分神经科疾病,通过中西医结合诊疗的确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有很大的优势。
陈国华教授(右)在坐诊
立志治病救人,成为中西医“双博士”
极目新闻记者采访陈国华教授时,他正在神经内科知名专家门诊坐诊,这天来门诊找他的有顽固性失眠、头痛及神经科疑难疾病等患者,不少患者追随他十余年。
对于每一名患者,陈教授都问得非常详细,将病因和治疗详细讲述;“陈教授没有架子,跟患者交流,总是像跟朋友拉家常一样,十分耐心,让人听得懂、听得舒服。”老患者吴先生点赞道。
在校期间,他熟读经典,跟随老师坐诊、抄方,传承中医精华,并在心中深埋下大医精诚、济世救人的种子。1995年硕士毕业后他来到医院工作,在临床一线工作中,他深刻体会到中西医各有所长,只有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最好地解决患者的病痛;进一步攻读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病学博士、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博士,成为国内神经内科领域少见的中西医“双博士”,在临床上一干就是30载,他仁心仁术,救人无数,众口皆碑。在他的引领下,神经内科从无到有,已经发展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国家、省、市三级临床重点专科,是国家卫健委脑防委“中国卒中中心培训基地”、“示范高级卒中中心”、“武汉(地区)脑血管病诊疗中心”、 “武汉(地区)‘1+N’神经病学专科诊疗中心”。
陈国华教授(左)在查房
专业专注 打造江城最快中风救治绿色通道
中风的救治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超早期每一分钟就会有190万的神经元死亡,“时间就是大脑”。为了尽可能节约每一分钟,提高卒中救治效率,优化卒中急救流程:神经专科医生上120急救车便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评估;与市急救中心建成信息平台,“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患者抵达医院后,将救治流程由传统的“串联式”模式转变为“并联式”模式,尽量减少患者的“折返、搬移、转运”,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大大节约了患者的等待时间,真正做到了争分夺秒。
2018年以来,该科在全市率先打造出一支“24小时×7天”全天候作战的“卒中救治战队”:率先在急诊科设置专职“卒中急救医生”、“卒中急救护士”,卒中急救医护全天候值班制,提前为卒中患者挂号、建卡等,患者到达后“一对一”全程陪护进入绿色通道各个环节。
该院的卒中病人从入院到开始静脉溶栓的平均时间为30分钟,病人从入院到血管开通的平均时间控制在90分钟以内,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一名李先生突发右侧手脚不听使唤,立即拨打120,被送往附近医院,急查CT排除了脑出血可能,右侧肢体无力进一步加重,该医院建议他转诊到中风救治能力更强的医院。
转诊途中120与本院中风绿色通道联动,将患者的发病情况、查体情况和检查结果上传到云端,卒中急救医生立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为李先生提前挂号建卡;送达医院后,接诊医生快速诊查,考虑急性脑梗死,时间窗内首选静脉溶栓治疗。快速沟通后,医生立即为他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从入院到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仅短短6分钟,远优于指南要求的60分钟的标准。
还推出“江城中风急救地图”、中风1-2-0(武汉话版),并将其拍成小视频传播,惠及更多患者和家庭,大大提高了武汉市民关于中风的急救及早期识别的常识。
陈国华教授在看患者的检查结果
并驾齐驱 中西医结合为患者缓解病痛
陈国华教授认为中医西医各有长短,比如中医长于宏观,西医长于微观;中医长于“调态”,西医长于“打靶”,只有个取长补短,两者才能做到高水平的结合,发挥更好的临床疗效。在仝小林院士的指导下,近年来他对神经系统疾病诊治时以西医之病为“纬”,以中医之证为“经”,“病证结合,辨态识靶”,他带领团队系统复习整理了中医脑系疾病的经典名方、特效疗法,结合中药药理学及紧跟西医对神经系统疾病最前沿的知识,以“态靶辨治”为指导纲领编撰了神经内科常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各亚专科的中西医诊疗水平得以提高,真正做到了守正创新。
一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高颅压症状,患者及家属拒绝减压手术治疗,只能通过高渗脱水的方法来降低颅内压,但症状改善不明显,出现烦躁、面部潮红、大便干结的症状;陈国华教授认为患者经过脱水之后导致阴津亏虚,水不行舟而形成便秘,因此阴虚腑气不通就是患者当下之“态”,但患者尚有意识障碍等症状,此属“症靶”;有高颅压的病理因素,此属“标靶”,因此使用“增液承气汤”以“调态”,并加开窍醒神药物菖蒲、远志打其“症靶”,加活血利水药物益母草打其“标靶”,服药下去患者大便很快通畅,头痛、躁动明显缓解,意识也逐渐清醒。
还有帕金森病患者,有动作迟缓、手脚抖动、情绪低落、睡眠不佳、便秘的情况,服用多巴丝肼、普拉克索等西药后,动作迟缓和手脚抖动的运动症状得到改善,但情绪低落、睡眠不佳的非运动症状却始终无法缓解,而且服药后大便干结还较前加重,陈教授认为帕金森等神经系统变性病多中老年起病,进展加重,往往是多系统受累,符合中医“积虚成损”渐进演变的病理过程。西医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控制较好,但对于非运动症状往往缺乏很好的手段,这时“病证结合”治疗可以发挥很大优势。陈教授在让患者继续正规服用帕金森病西药的同时,以地黄饮子为治病方,并酌加安神、通腑等“靶药”,一周后患者失眠、抑郁、便秘等情况明显好转,而且行动也较前更为轻松。
据不完全统计,30年来,陈国华教授共为数万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解除病痛、提高生活质量,近5年来,找他就医的脑病患者,半数以上都是采取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式。
精勤不倦 当治身疗心的脑健康守护者
神经科疾病往往是身心共病,患者失眠、焦虑等问题看似不致命,但这些问题却有可能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独特优势。
65岁的王婆婆长期睡眠不佳,情绪紧张多虑,他详细询问了患者晚上几点睡觉、中途醒不醒、早起头闷不闷,进食、二便等情况如何。他凝神静气,仔细地为她把脉,脉象弦细,诊查舌苔,舌红苔少,认为患者为肝血不足、虚热内扰之失眠,为她开了滋阴养血,除烦安眠的方剂,还不厌其烦地向患者讲解睡眠卫生,减轻对失眠的恐惧、焦虑,从问诊到结束,足足有20分钟。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快,社会压力重,心身疾病越来越多,在门诊中时常遇到失眠、头痛、眩晕等患者,都有焦虑、抑郁等情况,往往是肝郁气滞,日久则可发展为耗伤阴血;这一类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都有很好的疗效。
他不断致力于神经内科的前沿研究,脑小血管病就是其中之一;脑小血管的发病率比大血管病还要高,它导致了约四分之一的脑梗死和大多数的脑出血,隐匿起病,容易忽视,进展加重而表现为行动障碍、认知障碍、痴呆、抑郁、排尿障碍等慢性症状。
工作再忙,陈国华教授都保持着读书的习惯,学无止境,必须具备有扎实的西医基础和深厚的中医功底,才能走实中西医结合道路,帮助更多脑病患者缓解病痛。熟读中医经典,如《内经》是中医理论基石,《伤寒论》是治病的实战本领……中医经典博大精深,需要反复阅读品味,潜心琢磨,悟其道理,触类旁通,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才能衷中参西,将带领团队继往开来,踏实奋进,为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为江城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转载自极目新闻客户端)